教学建设
1. 我校三门课程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通知,我校《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互联网产品策划》3门课程在公示名单中,获批数量位居辽宁省民办高校第一。至此,学校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6门。
2. 我校2个国一流专业成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试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关于公布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工信人才〔2025〕180号),我校获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电子商务2个国一流专业成为“产教融合专业试点”,充分展现了我校在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工作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
3. 有序推进2025年度专业增设与调整工作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5〕3号)有关要求,各学院经调研分析、明确了本专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在院系申请、校内论证审议的基础上,确定申请新增“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申请预备案“智能视听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智能影像艺术”“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及“游戏艺术设计”5个专业。教务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与服务平台”完成新增专业申请填报工作,并组织相关学院在平台完成5个专业的预备案申报工作,为学校2026年度新增专业做铺垫。
4. 我校3个案例获评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8月18日-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同期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00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我校共有3个案例成功入选,包括1个解决方案类案例和2个学校实践类案例,分别来自教务部、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和健康医疗科技学院。充分体现了我校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探索与智慧教育应用的显著成果。
图1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证书
5. 教学运行副校长申华受邀参加“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并作报告
为深化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实践,加强校际协作与经验共享,2025年7月9-10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承办的首届“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成功举办。我校教学运行副校长申华应邀出席,并作题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我校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的创新探索,为同类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图2 副校长申华作专题报告
6. 组织开展2025年度“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并公布获奖结果
按照学校教务部《关于开展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25年度“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校级现场决赛。根据校级复赛及校级决赛综合成绩,共产生奖项65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5项,同时授予总排名前10名的获奖教师“2025年度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校级一等奖获奖教师参赛视频已在教务部网站“教学成果”栏目下进行展示。
7. 推荐3部教材申报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辽教通〔2025〕235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推荐《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 7(第2版)》《Java Web开发技术教程(第三版)》《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简明教程(第四版)》3本教材参加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的省级评选,推荐《软件测试技术(第四版)》参加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的省级评选。
8. 有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申报相关工作
(1)组织开展2025年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和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和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遴选工作的通知》(辽教通〔2025〕197号)要求,经学院推荐、学校评审,推荐“智能医学影像技术产业学院”“数据智能应用产业学院”申报2025年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推荐“现代半导体产业学院”申报2025年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2)组织开展辽宁民办高校 “十佳”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
根据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关于开展辽宁民办高校 “十佳”现代产业学院评选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东软IT产业学院”“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学院”2个产业学院申报辽宁民办高校 “十佳”现代产业学院。
(3)宋文斌院长参加“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论坛”并作分享交流
7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论坛”在大连举行,我校宋文斌教授参加论坛并作专题报告。宋文斌以《产教融合多元协同:东软现代半导体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我校如何精准对接区域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创新构建“校企双元育人、资源跨界整合、科研协同创新”的特色发展模式。
图3 宋文斌教授作专题报告
9. 组织开展2025秋季学期跨校修读学分申报工作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申报工作的通知》(辽教通〔2025〕244号)要求,组织开展课程选用及课程上线申报工作,2025年秋季学期共申请用课62门、上线课程1门。
10. 完成《2025级大学生学业指南》修订工作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组织开展《2025级大学生学业指南》修订工作,将学校教学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更新,确保指南内容准确、实用,有助于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学业生涯。
11. 组织开展教务部教学研究分享活动
教务部组织开展部门2025年第4期教学研究分享活动,由2位老师依次进行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分析》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的分享,教务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国家最新政策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探讨了AI技术在教学管理、个性化学习等场景中的落地路径;并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引导师生合理、规范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教学运行
1.发布2024-2025学年第三学期(实践学期)课程成绩
教务部组织各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录入2024-2025学年第三学期(实践学期)成绩,于2025年7月18日在教务系统、教务部网站、智慧学工同步发布成绩。
2.启动实习学生安全提醒和风险排查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师生实习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实习安全风险,教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学生实习安全工作提示和实习安全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学院针对学院内实习情况开展了实习安全提示和风险排查,进一步梳理实习管理的规范制度,以“防”字当头,全面排查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3.开展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成果展
教务部组织各学院根据2025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通过教务部网站和二级学院网站“实践成果专栏”开展了“2025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成果数字展”,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学专业特色和实践成果。同时,组织各学院9月1日前完成线下实践教学成果展布展,届时面向大一新生做好专业教育。
4.启动2024-2025学年度全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工作
根据学位办《2024-2025学年度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通知》要求,启动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工作,完成了二级学院账号分配和激活工作。组织各学院做好学生电子版毕业论文的收集、汇总、上报与验证校对等工作。
5.发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材推荐结果公示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材推荐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学校组织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材推荐的相关工作。经课程组、系、学院和学校审核,完成了394门课程的教材推荐,推荐教材共计377种。
6.组织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老生教材发放工作
根据教材推荐结果,完成老生教材的线上、线下采购、入库工作,按照年级专业并行发放两校区学生教材(不含公共任选课)。软件园校区共计发放57254册教材,博川校区共计发放19486册教材,两校区教师用书共计发放706册。
7.推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准备工作
根据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准备工作安排,完成老生后台批量选课,组织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限选课)网上选课和体育俱乐部项目选报工作。根据录取报到情况与学院确认最终新生行政班级数量,组织承担单位调整教学任务和排课,新生选课工作将于报到后完成。
8.全面开启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
发布《关于做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启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提前完善各项教学准备,认真核对查看课表,严防误课漏课,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教学设施的检修与维护,保证教学顺利实施。
9.启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重修工作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重修课程报名、选课及交费工作于8月29日正式启动。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重修需求,登录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成重修报名选课等环节。
10.推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校际交换准备工作
2025-2026-1学期学生校际交流项目工作安排于7月2日正式启动,组织学院完成宣讲、学生报名和学院选拔及课程匹配,经过校级审批,共确定12名学生参加2025-2026-1三校校际交换学习,其中10名学生赴成都东软学院,2名学生赴广东东软学院。
11.开展“项目引领式课程改革”经验与成果分享工作
为了持续推进项目引领式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教务部特邀软件学院曹彦云老师和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鞠尔男老师就相关改革经验与成果做分享,相应分享视频已发布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务部网站-建设成果-课程建设模块,以供老师们在项目引领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参考借鉴。
12.组织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微专业、辅修专业和辅修课程申报工作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人才,学校持续推进辅修专业、辅修课程和微专业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各学院的申报工作,后续将按计划进行学生报名与课程安排工作。
13.制定星火创新实验班选拔指南
为推动星火创新实验班的招生宣传工作,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星火创新实验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制定了《“星火创新实验班”选拔指南》,后续将启动学生选拔与报名相关工作。
考试考务
1. 完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补考工作
2025年7月,教务部完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补考安排并发布通知,于7月10日-15日完成印卷工作,并于考前做好班车协调安排工作。补考考试于8月27日-29日组织完成,考试期间学校协同各二级学院持续加强考试管理,监督教师规范执行监考工作,严查学生考场违纪情况,促进优良学风考风建设。
2. 完成2025年上半年CET考试成绩发布及成绩分析工作
根据省招考办通知安排,发布2025年上半年CET考试成绩。为精准掌握考试成效,教务部结合学校近几轮CET考试过级数据,从整体通过率、各学院过级率、各年级过级分布差异等多个维度,对本轮次考试结果开展深度分析与横向、纵向对比。相关分析报告将供学校及各学院参考使用,为后续优化英语教学、提升学生过级率及教学管理工作成效提供数据支撑。
3. 开展AI赋能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分享交流活动
为切实发挥AI赋能课程考核改革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效能,推动课程考核改革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应用,7月22日上午,学校在A5 - 209举办了AI赋能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交流活动。四位获得校级优秀案例一等奖的人员进行了经验分享。
本次会议由教务部副部长黄微老师主持,副校长申华出席会议并强调,全体教师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协同力量,推动AI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其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全流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展望未来,既要立足时代发展大势,明确育人方向,更要突破思维定式,发挥IT教师的专业优势以及对AI工具的敏锐洞察力,探索构建具有东软特色的育人新模式,积累改革成果,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图4 副校长申华在交流活动中作重要讲话
4. 完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闭环、专业闭环工作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100%必修、限选课完成课程闭环;100%专业完成截至目前的2023级、2024级专业闭环数据计算、指标逻辑修改,个别专业暂未形式自主闭环意识,经培训、提醒后完成专业闭环工作。针对专业使用“专业能力达成评价系统”的现存困难,从简化流程、服务管理、TC指标达成展示、培养方案公共课指标管理等方面提出系统升级7个方面需求。
5. 完成2025级新生耳机采购相关工作
结合往届专升本新生耳机实际需求量较低的情况,以及当前英语课程安排调整的现状,教务部已对新生耳机采购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目前,教务部已与网信部门完成沟通协调,明确并提交了采购需求;后续将依据新生报到实际情况,统筹开展耳机分发、数据统计及后期费用核算等相关工作。
学籍学位
1. 顺利开展2025年学生转专业工作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开展转专业工作,为学生开通专业二次选择通道。学校转专业工作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转专业管理系统实现转专业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减少人为干预因素,维护学生权利。
2025年学校转专业工作进一步降低转入条件,取消转入人数限制,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转专业机会。历经各学院转专业方案填报、转专业方案公布查询、转专业学生报名、转专业录取、转专业名单公示、转专业学生插班手续办理等环节,帮助有兴趣和专长的同学顺利转入心仪的专业学习,顺利完成2025年学生转专业工作。
2. 顺利完成延期毕业学生课程补修手续办理工作
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我校未达到最长学习期限(含休学、降级等)的普通高等教育延期毕业学生可以申请课程补修并缴纳规定费用,课程考核合格、取得规定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可获得毕业证书。教务部组织学生于6月30日前完成课程补修申请,7月10日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学生材料审核工作,7月15日前组织学生完成缴费,延期毕业学生课程补修手续通过OA系统一站式完成,省略学生线下办理手续的环节,确保课程补修手续办理工作高质高效顺利完成。
3. 开展2026届预毕业生任选课选课预警工作
为加强我校学生学业监督管理,帮助预毕业学生做好选课规划,促进良好学风建设,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分制选课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教务部组织开展2026届预毕业生任选课选课预警工作,针对目前尚未完成任选课以及美育类任选课学分修读的2026届预毕业生发布预警结果,提醒学生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完成选课,做好大学最后一学年的学习计划安排,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学院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2025年5-6月 教务部工作月报(2024-2025-2 第4期 总第17期)